云飞百科

云飞百科

历史百科袁世凯小站练兵 袁世凯的小站练兵

历史常识 0

一、袁世凯的小站练兵是怎么回事?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其新建陆军与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并仔昌姿称为"北洋三军"。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袁世凯任山东总督,远离主战场,避免了当炮灰;更重要的是袁世凯懂得保存实力的重要性,他对朝廷军令阳奉阴违,不仅派军赴京一步三停,而且动辄以山东危急为借口拒不出兵,他不但不遵号令对抗洋人,反而大肆镇压义和团,并借此换得山东平安,博得洋人赏识,为其以后收拾晚清残局换得了国际支持。在袁世凯保存了实力的同时,聂部、董部都遭重创,袁世凯从此成为了清廷的首席武官,地位举足轻重。 小站练兵: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后,所率淮军屯防于小站一带。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淮军全军覆没,清廷在小站收拾残部,聘用德国教练,编练定武军。后定武军改由袁世凯统带,他趁机增募兵力,起用天念绝津武备学堂毕业生分任各营统带、各处总办及各营哨官,同时制定了新的营制、饷章和操典,以及步队、马队、炮队的随营学堂和德文学堂。小站练兵开始了中国从传统迅罩军事制度向近代军事制度的转变,也为北洋军阀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小站练兵,群英汇聚,袁世凯到底是如何起家

袁世凯从朝鲜回国之后,1894年甲午战争就爆发了,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清廷高层为究竞作战到底还是议和发生了分歧。1895年,袁世凯向朝廷提交了一份的报告,报告以自己几年来在军中所见为基础,详实地记录了清军纪律涣散、装备落后、军官怠职等现象,论述清军与刚刚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相比实力悬殊,根据袁世凯的推断,如果不早日与日本议和,天津、北京都将有失守的可能。

这份报告着实令沉醉于天朝大国美梦中的慈禧和光绪震惊。为了尽早结束战事,1895年3月,朝廷派李鸿章等人前往日本进行谈判,日本倚仗美国的支持对李鸿章一行施压,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日本在朝鲜的利益得到承认,辽东半岛、台湾的割让以及巨额的赔款,使清朝多数知识分子瞬间觉醒,他们意识到中国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大时代,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寻求救国良方。针对清军战斗力低下的现状,以袁世凯、徐世昌为代表的开明官僚开始呼吁朝廷整顿军队,兴练新军。

当时,朝廷当中不少大臣都早已感到军队的日益腐朽,宽歼源清军军制处于想改而不知如何改的尴尬境地,甲午一战之后,清廷终于痛下决心,下令对军队进行改革。袁世凯出身行伍,对清军弊病了如指掌。他接连上书督办军务处程文里、军机大臣李鸿藻、总理大臣荣禄等人,呼吁效法西方军制,对清军进行彻底、深入的改革。他撰写《练兵要则十三条》、《新建路军营制饷章》、《募定洋员合同》等具体计划,得到了军务处的认可。这样一来,朝廷上下无不赞同由袁世凯负责兴练新军的职务。几天后,袁世凯得到光绪帝的召见。这年年底,他来到天津小站,迈开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袁世凯自幼酷爱兵法,随着与西方接触的增多,他开始留意西方的治军方法,在对西洋兵法及军制的了解程度上,袁世凯远在胡锡菜之上,如果让他来仿效西法练兵,自然事半功倍。到达天津之后,袁世凯接手了胡锡菜的定武军,并将军队迁到小站。袁世凯初到小站的时候,是他最为意气风发的阶段。这时候,袁世凯刚刚三十六岁,他在朝鲜平定战乱,小试了牛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更坚定了他整顿军队、洋法练兵的信念。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提出对军队进行全面改革的第一人,尽管在后人对他的评价中,不少人认为他军事才华一般,但如果横向比较,在对外国军队、军制的研究上,袁世凯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人,从袁世凯的《训练操法详晰图说》、《新建陆军兵略录存》等著作就可以看出。在这些著作中,袁世凯不仅对德国的军制有详细的阐述,还对日本的军队建设颇有研究。小站练兵时期,袁世凯还曾翻译过不少外国兵法著作,在徐世昌等人的协助下,袁世凯完成了新建陆军的军队编制、军队管理、军衔制度、军饷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

清朝末年,清军内部已经非常腐败,克扣军饷成了军队中见怪不怪的事,普通士兵拿到的军饷只够自己活命,因此每到大敌当前,士兵宁可临阵脱逃也不愿奋勇杀敌,这就直接导致军队几无战斗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士兵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袁世凯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招募新军。为了招募战斗力更强的新兵,袁世凯将新建陆军的军饷大幅提高,仅普通士兵每月就能领到白银四两五钱,新军统带(相当于营长)每改掘月可支银两达到四百两。每月发放军饷时,袁世凯都要亲自到场监督,防止军官从中克扣。

除了重金买马,袁世凯还启用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军官,并在军队中设立武备学堂,培养军事人才。根据当时英国人贝思福的记载,新建路军年轻力壮,身材适中,操法灵熟,步伐整齐,新的制式,新的装慎态备,新的军装,整个新建路军在袁世凯的操练下焕然一新。这样一来,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来到天津投奔袁世凯,甚至一些读书人也觉得从军是一个好的出路,纷纷加入新军。慢慢地,袁世凯身边集结了大量杰出青年,其中有名的有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曹银、卢永祥、王占元、段芝贵、李纯、唐绍仪、张勋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人物,北洋系的最早势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三、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北洋军阀的前身

1895年11月19日,袁世凯接到朝廷命令,接替胡燏棻去天津练兵。

袁世凯派轮亩人到鲁、苏、皖、豫等地招募2250名步兵,300名骑兵,再加上原有的4750名定武军,一共7300人。包括伙夫、马吏等人,总数达万人以上。

袁世凯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操练兵马,史称“小站练兵”。

1898年10月,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改为“武卫右军”。1900年,在对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留在山东镇压义和团,没有对抗外军,力量保持完整。这股兵力后来成为清末陆军主力,也是北洋军阀的前身。

据说每日操课前后,军官都有“三问”,第一问:“我们吃谁家的饭?”所有士兵齐声回答:“袁宫保的饭!”。二问;“我们穿谁家的衣?”齐答:“袁宫保的衣!”第三问:“那我们为谁家死,为谁家出力?”齐答:“为袁宫保死,为袁宫保出力!”

在袁世凯的训练下,士兵们只知有袁世凯,不知有大清衡备朝。

许多知名将领都曾在此新军中任职,如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勋等人。

1898年12月,新军改为“武卫右军”,直接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节制。

1898年10月27日,英国海军将领贝思福勋爵去小站拜访袁世凯,他参观了他的军队。在他的书中这样说:

贝思福评论说这是他“ 在中国看到的唯一一支完全合乎西方标准的真正的军队 ”。

贝思福对袁世凯的评价非常高,他这样说:

当时,贝思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就是这个“彻头彻尾的爱国者”、“绝对忠于朝廷”的袁世凯, 首先在“戊戌变法”中背叛了光绪皇帝,于1898年9月20日向荣禄告密,导致变法失败。其次于1912年1月26日,授意段祺瑞等北洋军五十位将领发布了《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向隆裕太后逼宫,逼迫溥仪退位,清帝国把政权交给自己,背叛了大清国。最后于1915年12月12日称帝,推翻共和,复咐桐毁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