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百科

云飞百科

山鸡有哪些特性 山鸡的种类图片及名称

动植物 0

山鸡的外形特征

山鸡的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山鸡体长90~100厘纯锋米(包括尾巴),尾长41~53厘米,体重1000~1500克。雄山鸡羽色华丽,头顶黄铜色,两侧有微白眉纹;眼周裸出,喉和后颈均黑色,颈部为鲜艳的紫绿色,并具有一明显的白色颈环(环颈雉即因此得名);背部前裂敬方为金黄色,向后转栗红色,再后为橄榄绿色,均杂有黑白斑纹;腰侧纯蓝灰色,向后转栗色;胸呈金属带紫的铜红色;尾羽长,尾羽中央黄褐色,两侧紫肆裤慎栗色,具有横斑。雌山鸡体形较小,羽色暗淡,大都为褐色和棕黄色,并杂以黑斑;眼栗红色;嘴淡褐色,基部转黑;尾上黑斑缀以栗色更为显著,尾羽较短。脚红灰褐色,爪黑色。山鸡的不同品种之间,其形态特征不尽相同。

山鸡有哪些特性  山鸡的种类图片及名称

野鸡的野外生活习性有哪些?

1、适应性广,抗寒,耐粗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

2、集群性强繁殖季节以雄雉鸡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群,独处一地活动,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则开展强烈争斗。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待雏雉鸡长大后,又重新组成群体,到处觅食,形成觅食群。

3、胆怯机警雉鸡在平时觅食过程中,时常抬起头机警地向四周观望,如有动静,迅速逃窜,当突然受到人或动物的惊吓或有激烈的嘈杂噪音刺激时,会使雉鸡群惊飞乱撞,发生撞伤,头破血流或造成死亡。

4、食量小,食性杂雉鸡胃囊较小,指塌稿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雉鸡是杂食鸟,喜欢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草籽、绿叶嫩枝等。

5、性情活泼,善于奔走,不善飞行雉鸡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而且不能持久。

6、叫声特殊雉鸡在相互联系,相互呼唤时常发出悦耳的叫声。就像“柯—哆—啰”或“咯一克一咯”。当突然受惊时,则暴发出一个或系列尖锐的“咯咯”声,繁殖季节,雄雉鸡在天刚亮时,发出“克—多—多”欢喜清脆的啼鸣声,日间炎热时,雄雌雉鸡不叫或很少鸣叫。

扩展资料:

养殖山鸡技术要点

野山鸡养殖和家鸡养殖,方法基本相似,但有些事情必须要注意。

第一,七彩山鸡毕竟是野生动物,具有的野生习性,喜欢逃跑。一旦逃跑,一般不会自己回来,由于生性擅飞,很难寻找。所以,养殖过程中,必须使用防逃网密封养殖场所,避免逃跑,造成经济损失。

第二,七彩野山鸡生性安静环境养殖,害怕喧闹环境。所以养唯孝衫握殖场所要远离喧闹的人群,噪声大的工厂作坊,适合偏僻安静的环境养殖。

第三,七彩野山鸡养殖在饲料上和家禽养殖相差无几,但从营养角度看,为了近快地生长发育,增加重量,缩短养殖周期,可以适当增大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如在普通家禽饲料中添加量的黄粉虫、蚕蛹、蚯蚓、蝇蛆等等,含蛋白质高的饲料,作为蛋白质来源,能有效地促进生长,提高品质和产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鸡

怎样养殖野鸡

野鸡(山鸡)养殖技术目前, 整个农业已经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特征的新阶段, 发展特禽养殖业, 是促进农村养殖经济“高产、优质、高效” 的重要途径据市场信息反馈, 野鸡(山鸡)在外市场上走俏。一些省市的外贸单位大量收购野鸡(山鸡)出口。在市场上, 不少城市野鸡(山鸡)供不应求。有价无货。外对野鸡(山鸡)的需求量仍在增长, 野鸡(山鸡)肉在城市市场售价50~60 元/kg, 发展野鸡(山鸡)特禽养殖正当其时。同时, 野鸡(山鸡)羽毛鲜艳, 有些地方加工制成标本每架售价300 元左右, 需求量很大。养殖野鸡(山鸡)可当年建场, 当年投产, 当年见效。正确引导野鸡(山鸡)的生产, 积开拓冲敏仔外市场, 加强科学化生产管理, 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野鸡(山鸡)养殖大有可为。1 野鸡(山鸡)的生物学特性1.1

野鸡(山鸡)的形态结构雄野鸡(山鸡)体长80cm 左右, 体重1.2kg 左右。头部具黑色光泽, 有显眼的耳羽簇, 宽大的眼周裸皮鲜红色。有些亚种有白色颈圈。身体披金挂彩,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 从墨绿色至铜色至金色; 两翼灰色, 尾长而尖, 褐色并带黑色横纹。雌野鸡(山鸡)体形较小,体长60cm 左右, 体重0.8 kg 左右。雌野鸡(山鸡)没有雄野鸡(山鸡)那样鲜艳的羽毛, 羽色暗淡, 周身密布浅褐色斑纹。野鸡(山鸡)被赶时能迅速起飞, 飞行快, 声音大。雏雉全身被黑灰色绒毛, 绒毛洁净蓬松, 长短整齐, 叫声响亮而清脆, 颧部具很多的白色; 胸部淡黄色; 肋部具丰富的橘黄色。1.2 野鸡(山鸡)的生活习性野鸡(山鸡)适应性强, 平原、丘陵、山地等各种地形都有它们的活动踪迹。夏天32℃的炎热高温, 冬散汪季-35℃的严寒低温, 野鸡(山鸡)也均能生存。野鸡(山鸡)胆小机警, 野外生存的野鸡(山鸡)常有集群性,在繁殖季节常以一强壮雄野鸡(山鸡)为中心,形成一稳定的野鸡(山鸡)繁殖群, 若有它群雄性侵入, 常会发生激烈的争斗。针对野鸡(山鸡)此种特性, 人工养殖野鸡(山鸡)应特别注意饲养密度不能过大, 饲养密度过大时常容易导致群养野鸡(山鸡)发生“啄斗” 现象。野鸡(山鸡)为杂食性鸟类, 野生野鸡(山鸡)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人工养殖过程中, 同样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 同时应补充少量蛋白饲料。1.2

野鸡(山鸡)的繁殖野鸡(山鸡)性成熟期为10~11 月龄左右;繁殖期3~7 月, 南方较北方早些。卵橄榄黄色、土黄色、黄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类型, 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较大变化。人工饲养条件下, 种蛋受精率达85%, 受精蛋孵化率达86%。公母野鸡(山鸡)自然配种比例为1:6~1:8, 一般一个产卵期产卵20~30 个, 连续产2d, 休息1d。野鸡(山鸡)的孵化期为23~24d, 人工孵化正常时22d开始啄壳, 个别的开始出壳, 23d 半出壳, 24d 末清扫出雏器。2 野鸡(山鸡)的经济价值2.1 食用价值野鸡(山鸡)鸡肉肉质细嫩鲜美, 营养丰富, 据相关食物营养学分析研究, 其蛋白质平均含量高达30%左右, 大大高于家鸡(18.94% ) , 脂肪含量仅为4%左右, 基本不含胆固醇, 营养全面,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优良的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野味佳品。2.2 药用价值拿旦在我国传统的中医食疗中, 野鸡(山鸡)肉作为动物性药物, 具有特殊价值。野鸡(山鸡)肉具有抑喘补气、止痰化淤、清肺止咳之功效。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 野鸡(山鸡)脑治“冻疤”, 嘴治“蚁瘘” 等。野鸡(山鸡)肉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 并富含锗、硒、锌、铁、钙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对儿童营养不良、妇女贫血、产后体虚、子宫下垂和胃痛、神经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 都有很好的疗效。2.3 观赏娱乐价值野鸡(山鸡)雄雉尾长, 羽色艳丽, 具有紫绿色的颈部, 并有一条鲜明的白色“颈环”, 尾羽长而具横斑, 观赏价值。野鸡(山鸡)是一种重要的狩猎禽, 我国自古就有狩猎野鸡(山鸡)娱乐的传统。野鸡(山鸡)产区各地开展旅游狩猎活动, 开办野鸡(山鸡)狩猎场。野鸡(山鸡)全身都是宝, 除了野鸡(山鸡)肉可以供食用外, 野鸡(山鸡)的皮毛可加工制成观赏标本, 雄雉的尾羽可作饰羽工艺品, 野鸡(山鸡)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可经发酵加工后, 用来做牛、羊、猪等家禽的饲料, 也可以经堆肥,发酵后用作农家肥料。3 野鸡(山鸡)的人工养殖技术3.1 野鸡(山鸡)场选址及野鸡(山鸡)舍形式野鸡(山鸡)场应选建在地势较高, 干燥的砂质地上, 保证排水性能良好, 保证产品、原料运输的同时, 也应远离居民区、工厂、主要交通干道。野鸡(山鸡)场的水源要清洁无污染, 电源要可靠。野鸡(山鸡)舍因饲养目的而不同而异,目前主要有四种饲养方式: 农舍、网舍、露天网室及笼养。对于野鸡(山鸡)养殖场来说, 多采用开放式鸡舍或密闭式鸡舍。开放式鸡舍通常修建三面墙, 南向敞开, 此种鸡舍夏季通风较好, 设备投资少, 管理简单。此种方式野鸡(山鸡)活动范围大, 接受阳光照射多, 体质较强健, 适应性强, 但野鸡(山鸡)的生理状况与生产力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感染疾病的机会也比较多。封闭式鸡舍一般采用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构建房顶与四壁, 此种鸡舍投资大, 各种光照、通风、饲喂、给水设备要求齐全, 适合集约化、工厂化的较大规模生产。3.2 野鸡(山鸡)蛋的人工孵化3.2.1 野鸡(山鸡)蛋的收集、保存、消毒野鸡(山鸡)每年4 月初开始产蛋, 6 月份进入产蛋高峰。收集野鸡(山鸡)蛋时要特别注意避免野鸡(山鸡)受惊啄蛋, 定时将野鸡(山鸡)蛋收集放进贮存室, 贮存室温度应在13~18℃, 注意保持通风干燥。种蛋保存期不超过7d。在孵化前应将挑选、保存好的种蛋用凉开水洗净, 放在40℃, 0.2%的消毒灵中浸泡15min。或采用熏蒸法进行消毒, 即每立方米用甲醛溶液30ml 加15g 高锰酸钾的比例, 将2 种试剂都置于瓷质或陶质容器内即可。消毒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 熏蒸30 min。消毒是应避开24~96 h 胚龄的种蛋。3.2.2 野鸡(山鸡)蛋的孵化野鸡(山鸡)孵化时间大约为24d 左右,孵化温度在1~22d 保持在为37.5~38℃之间, 相对湿度为65~70%; 孵化至22d 落盘, 转入出雏室, 温度控制住37~37.5℃之间, 湿度75%。在孵化期间要及时翻蛋、照蛋, 在孵化至第8~9d 翻蛋、照蛋1 次, 检出无精蛋和死胚蛋, 到8~19d, 再翻蛋、照蛋1次, 第22d 落盘, 第23d 出雏。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换气, 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3.3 野鸡(山鸡)的饲养管理3.3.1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野鸡(山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野鸡(山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 此阶段也是野鸡(山鸡)饲养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雏野鸡(山鸡)在此阶段的死亡率是最高的。野鸡(山鸡)的育雏期一般为1~30 日龄, 有些地区可长达42 日龄。此时的饲养管理务必做到精心细致, 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做好育雏的准备工作选择有责任心、有的育雏经验的工作人员, 准备好相关育雏用具如足够的饲料、相关药品及疫苗、红外线灯、饮水器等, 同时对育雏舍进行消毒。(2) 严格控制环境温度雏野鸡(山鸡)对温度的变化敏感,在育雏不同阶段的合适温度不同, 严格控制育雏阶段的温度是提高雏野鸡(山鸡)成活率的基本保证。1~3 日龄为40~35℃, 4~5 日龄为34~33℃, 6~8 日龄为33~32℃, 9~12 日龄为32~30℃, 12~20℃日龄为30~28℃, 之后可为常温。(3) 饮水和饲喂雏野鸡(山鸡)在出壳24h 之后, 应先给水、再喂食。给予雏野鸡(山鸡)35℃温开水,水中可加入电解多维和葡萄糖, 预防白痢、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在初饮后可以开食, 将配置好的开食的饲料撒布于垫纸上, 诱雏野鸡(山鸡)采食。1 周之后饲料中可添加1~2%沙粒, 帮助消化。(4) 及时分群, 调整饲养密度育雏密度大小直接影响雏野鸡(山鸡)的生长发育, 密度过大时雏野鸡(山鸡)生长缓慢, 且容易引发啄癖。雏野鸡(山鸡)要根据发育情况、大小强弱及时分群饲养,防止弱雏因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而死亡。(5) 断喙育雏过程中, 常因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等原因导致雏野鸡(山鸡)出现相互啄斗现象。一般在14~16 日龄进行第一次断喙, 7~8 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应根据生产情况实际合理安排断喙。3.3.2 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野鸡(山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 为野鸡(山鸡)的育成期。此时期也是野鸡(山鸡)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水平与日后商品野鸡(山鸡)的上市规格或种野鸡(山鸡)性能水平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此时要适时调整饲料的配比,使饲料中有足够营养物质, 满足野鸡(山鸡)育成期的生长需要。育成期初期5~12周龄, 可按14~18 只/m2, 以后可按公母、大小、强弱进行分群饲养, 使种群密度逐次降低, 每群控制住140 只左右。留作种用的野鸡(山鸡), 应根据种野鸡(山鸡)的光照要求, 是雌雄野鸡(山鸡)适时达到同步性成熟来管理。肉用商品野鸡(山鸡)则采用夜间增加光照的方法提高其生长速度, 加快脂肪沉积。3.3.3 种野鸡(山鸡)的饲养管理育成青年野鸡(山鸡)到10 月龄可达到性成熟, 雄野鸡(山鸡)比雌野鸡(山鸡)性成熟晚1 个月左右。种用野鸡(山鸡)饲养和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健壮的种野鸡(山鸡), 使之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种蛋。公母野鸡(山鸡)达到性成熟后开始交配产卵。为了防止雄野鸡(山鸡)之间的争斗, 须将野鸡(山鸡)进行分组, 一般雄雌野鸡(山鸡)自然配种比为1:6~1:8。在繁殖期间, 饲料中应增加动物性蛋白的比例, 并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3.4 野鸡(山鸡)的疾病防治野鸡(山鸡)的适应性强, 在我国各地均可饲养, 而且野鸡(山鸡)的抗病力也较强,但如果饲养管理不合理, 卫生防疫措施工作不到位的话仍会是野鸡(山鸡)患病。人工养殖过程中野鸡(山鸡)主要的疾病主要有新城疫、禽痘、传染性法氏囊病、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链球菌病、结核病、曲霉菌病、组织滴虫病, 以及一些中毒病、营养缺乏病和外伤等。为了预防乃至消灭野鸡(山鸡)疾病, 将其危害降到, 应在饲养过程中切实抓好“养、防、检、治”四个环节的工作, 认真落实各种生物性综合防疫措施, 消除或切断野鸡(山鸡)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禽之间的联系,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 严格按照防疫程序做好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