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百科

云飞百科

捻军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捻军起义旧址

历史常识 0

一、1851年捻军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说起来其实早在很久之前北方地区就有许多的捻子活动,这些捻子是一个比较神秘的团体,他们对清政府的统治非常不满,所以组合在一起,因为是几个力量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和态坦键捻绳有些类似,所以被称为捻子或者捻军到了1852年的时候帆巧,因为淮河北部地区出现了大旱的灾害,农民们生活成了很大的问题,于是加入这个队伍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为了规模极大的捻军,主要就是为了在清政府的统治和压迫下进行抗争,为自己的将来寻找新的出路。

1851年的时候许多地区的捻军开始发动战争,到了第二年起义规模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说捻军起义是在1852年发生的。当时在安徽、江苏等地区有着十几支战斗力量,他们本来还是零星的各自作战,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联合的斗争,凭借着重多的人数开始进行起义活动,并且在太平天国军队的带领之下,很快占领了十几个省区。

捻军起义失败的原因其实可以分为很多方面,这场战争持续了将近十八年的时间,范围也非常广泛,在联合太平天国力量之后迅速的发起了很多的战争,并且让清军受到严重打击。可以说他们在这些战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战方式和战术,经常能够获得很大的胜利。可是捻军的领导人却并不能看到长远的地方,他们只在乎最近的胜利,并没有给自己和捻军们一个未来的信帆规划,这样的情况造成捻军内部很难形成统一有力的领导集团。

二、捻军起义失败根源,是因为不注重根据地建设吗?

前期捻军首领张乐行,曾试图控制淮河一带,并以此建立根据地。但是,清军很快就攻破了他的根据地。

到了1863年,张乐行被清帝宠信的蒙古亲塌庆王僧格林沁俘获,并处以死刑。

张乐行的侄子张宗禹,继续率领捻军同清军流动作战。

僧格林沁追踪捻军的足迹,并试图用追击的战术歼灭捻军,但是却在1865年被张宗禹和原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的部队击毙。

清廷大为震惊,迅即任命曾国藩北上主持剿捻,同时改由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两江总督的职务。

曾国藩针对捻军流动作战的特点,制定了防御性的画河圈地方针,以便集中朝廷有限的兵力对捻军形成围歼之势。

这种画河圈地的方针即是,以河流、河坝和运河为屏障,来防止捻军到处流窜,从而使其陷入被动的可受清军牵制的状态。

曾国藩的这一策略,后来被接替他剿捻的李鸿章证明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在他的剿捻策略尚未发生效力之前,捻军三大首领张宗禹、任柱和赖文光迅速突破了运河防线进入山东境内。

清廷遂以曾国藩剿捻不力,转而任命李鸿章主持剿捻,并让曾国藩重回到两江总督任上。

过多地讨论曾国藩的剿捻策略没有必要,但是在此我们却注意到了一种清廷有意为之,或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人事变动,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剿捻作战的源雹后勤保障与顺利进行。

李鸿章出于曾国藩门下,与曾国藩有着师生之谊,当曾国藩主持剿捻时,李鸿章出任两江总督。

这一变动使得曾国藩能够获得李鸿章不遗余力、少有门户之见的饷银与兵员支撑,而当李鸿章主持剿捻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后,李鸿章也同样获得了曾国藩的全力支持。

尽管以流动作战为主,但是除了那些反复无常 、以劫掠为能事而自称捻军的头目之外,大部分捻军首领要求他们的部下不能骚扰百姓,而流动作战的特点也造就了捻军骑兵的高超骑术。

然而,捻军高超的骑术,却终究敌不过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并有充足后勤保障的清军。

1866年10月捻军在遭到淮军悍将刘铭传和潘鼎新的挫败后,便决定分成两支队伍,一支由赖文光率领向东突入山东,另一支由张宗禹率领向西取道河南转入陕西。

这样就形成了清廷称之为东捻和西捻的两支活动能量巨大的捻军,这一举动与其说壮大了捻军的声势,倒不如说是使捻军自身力量分散开来。

就像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带着精锐部分出走天京,反被清军歼灭那样,很快两支都捻军遭到了围歼。

由于山东的捻军在1867年6月30日进军到芝罘,使清廷感受到北京将遭受到巨大威胁,于是,李鸿章明确他的策略是对捻军分而治之。

首先剿灭东捻军,再挥师西进剿灭西捻军。

就在这时,李鸿章从曾国藩那里沿袭而来的围剿策略再次发挥出巨大效力,外围有运河封锁,内部有淮军游击部队的追击,对东捻军造成了致使的打击。

终于在1868年的年底,清军彻底击败东捻军,并于次年1月将突围至江苏扬州的东捻军首领赖文光捕获并处死。

就在东捻军遭到清军围追堵截的同时,西捻军在陕西受到了正在督办陕甘回民起义的左宗裳的打击,张宗禹率领大部分骑兵向东进入山西、折回河南并于1868年初逼近直隶省府保定。

张宗禹再次遭到了清军的重击,并于4月进入山东,结局是重蹈东捻军的覆辙。

这时,李鸿章又可以从容不迫地利用已经得到实践检验的运河防线围歼西捻军,8月张宗禹遭到惨败后跳河自尽雹衫帆,剩余的捻军大多投降清军,至此捻军运动终于被扑灭了。

三、捻军起义是在哪一年 捻军起义失败的原因分析

捻军起义是在1851年之后出现的由捻子发动的起义活动,当时清朝的统治让百姓生活很不好,之后又发生了大旱灾害,然而清政府并没有合适的举措,这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了捻军,在壮大队伍之后捻军开始发动起义,开始的时候捻军人多势众打的清政府措手不及,人数迅速发展到了十万人以上,然而这次起义活动还是失败了。

捻军起义失败的原因其实可以分为很多方面,这场战争持续了将近十八年的时间,范围也非常广泛,在联合太平天国力量之后迅速的发起了很多的战争,并且让清军受到严重打击。可以说他们在这些战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战方式和战术,经常能够获得很大的胜利。迅顷可空昌宴是捻军的领导人却并不能看到长远的地方,他们只在乎最近的胜利,并没有给自己和捻军们一个未来的规划,这样的情况造成捻军内部很难形成统一有力的领导集团。

另外捻军起义失败还有军事上的原因,捻军从开始的时候就存在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农民组成的,所以纪律方面比较松散,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支正规的队伍,只能说是流寇组合而成斗银。他们一直奉行的都是走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并没有安稳自己的根据地,这样一来战后的胜利成果得不到巩固,只能最终造成失败。另外在后期这支队伍又分开成为两个部分,指挥和行动都非常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