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百科

云飞百科

孙吴大将吕岱简介吕岱怎么死的墓在哪吕岱与孙... 吕岱强不强

历史常识 0

一、三国里的吕岱是什么人?

吕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东汉海陵如皋人,三国时是吴国一位开疆拓土的高寿名将他初为郡县小吏,汉末避乱南渡,投效孙权帐下,先任吴丞,后升余姚长。在余姚,他召募了千余壮士,编练成一支劲旅。公元211年, 他凭借这支部队,镇压了会稽、东冶等五县冶铁工人起义,被封为昭信中郎将。从此开如了他南征北讨、开疆拓土的戎马生涯,为吴国的安邦兴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215年, 吕岱率兵配合吕蒙夺取了蜀国的长沙等三郡,接着又同鲁肃联兵镇压了勾结关羽的吴砀和袁龙,被孙权任命为庐陵太兄启纳守。

随着吴国对两广地区的开拓, 公元226年交趾太守土燮死,孙权接受交州刺史吕岱的建议,把合浦以北划为广州,吕岱为刺史;交趾以南为交州,戴良为刺史。但士燮的儿子士徽一面自署交趾太守,一面“发兵拒良”。对此,吕岱力排众议,亲率3000水军“晨夜浮海”,突然兵临交趾城下,迫使士徽束手就擒,避免了割据。接着,他率军平定了九真(今越南清化、河静二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派遣羡没朱应和康泰出使南海诸国,“南宣国化”。朱应和康泰经历及传闻的有一百多个国家,大概就是今天越南的中部、柬埔寨和南洋群岛一带。史载“扶南、林邑……诸王各遣使奉贡”,从此开始了中国和南海诸国的正式往来。吕岱的这举措,在我国历史上可与东汉时期班超遣使访问西亚各国一事相媲美。 公元231-238年, 潘浚病故。吕岱接替了他的职务,与陆逊并驻武昌。不久,廖式杀临贺太守严纲,举兵叛乱,兵围零陵、桂阳诸城,交州、苍梧、郁林诸郡震动。他再次奉命征讨,经过一年的作战,镇压了这场叛乱,然后回师武昌。这时他已是80岁的老人。张承在信中,把他比喻为周朝初年的周公旦。孙亮继位后,吕岱官至大司马。

东汉末年, 曹操强令滨江郡县徙民,海陵县遂成隙地。公元242年,吕岱奏请获准招抚乡民回归,重建海陵县,“泽被桑梓”。

吕岱知人善用,闻过则喜。吴郡徐原“慷慨有才志”,他向朝廷推荐,徐原后官至侍御史。吕岱偶有过错,徐原不仅当面指出,甚至还当众评论。在人偷偷地告诉他,他感慨地说:“这就是我器重徐原的原因啊!”

吕岱廉洁奉公,他初任交州刺史时,历年未能瞻顾家用,妻儿贫乏。孙权知道后,以此为典型旁厅, 教育群臣。公元256年,吕岱病故,终年96岁。他的儿子遵照遗嘱,以“素棺、疏巾”葬于高阳荡(今如皋林梓镇北)。

二、孙吴大将吕岱简介 吕岱怎么死的墓在哪 吕岱与孙权

中文名:吕岱

别 名:吕定公

国 籍:孙吴

出生地:广陵郡海陵

出生日期:161年

逝世日期:256年

职 业:大将军、大司马

主要成就:平定交趾州山带

吕岱——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

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在其手下做事。建安十六年(211年),贼寇吕合、秦狼等作乱,孙权以吕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领兵前往征讨,生擒吕合、秦狼,被任为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孙权进取长沙三郡,而安成等四县官吏聚兵抗拒吕岱,吕岱进攻围寨,众人皆降,于是平定三郡。后因平定吴砀、袁龙的叛乱而升为庐陵太守。

延康元年(220年),代步骘出任交州刺史,平定桂阳、浈阳贼寇王金的叛乱,升任安南将军、假节,封爵都乡侯。黄武五年(226年),平定九真太守士徽的叛乱,晋封为番禺侯。赤乌二年(239年),接替潘浚处理荆州文书公务,与陆逊同在武昌,督管蒲圻。赤乌册芦八年(245年),陆逊去世,武昌分为二部,吕岱督领右部,升任大将军。孙亮登基后,任命为大司马。

 唯拦 吕岱一生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太平元年(256),吕岱去世,时年九十六岁。

吕岱清明守正廉洁奉公,他所处过的地方都称道他。当初在交州时,多年未给家中钱财,妻子儿女饥饿困乏。孙权听说叹息不止,因此责备群臣说:“吕岱出征,身处万里之外,为国家勤苦办事,家中如此困顿,而我未能及早知晓。您们身为股肱耳目之臣,责任哪里去了?”于是加倍赏赐吕家钱米布绢,每年都有一个固定的数目。公元256年(太平元年),吕岱去世,时年九十六岁,其子吕凯继承爵位。他留下遗言,以一般棺材收殓安葬他,穿戴粗布头巾和单衣,送葬规模和礼仪,务必节约俭朴。吕凯对这些遗言全部照办。

三、为何三国第三寿星东吴名将吕岱会被铁索悬棺下葬海陵?

无数人痴迷于三国,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然而如果给你个穿越的机会,小院劝你千万别选三国,因为很可能你穿回去活不了几个月。

原因很多,战乱、天灾、人祸,哪一样也不适合生存,三国时期人均寿命是34岁。

三国不适合现代人生存,但尽管条件恶劣,却也有能适应的长寿之人,根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的寿星排名前三的是以下三人:

钜鹿人张臶:著名隐士,一生受到多次征召,都不愿出仕,生卒年月136年-240年,活了104岁,是记载中最长寿之人。

新野人来敏:蜀国官员,黄琬妻弟,入蜀后任诸葛亮军祭酒、辅军将军,因口无遮拦多次被罢职,生卒165年-261年,活了97岁。

海陵人吕岱:东吴重臣,多次平定叛乱,一生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与朱然同为大将军、大司马,生卒161年-256年,享年96岁。

如果要比较,我觉得最牛的还是吕岱。

因为吕岱是东吴将领,在三国时期,南方水网密布,是传染病高发地区,人均寿命要低于北方地区,有记载的大疫就有许多次。东吴许多重臣都在壮年死去,原因都是染病,如周卖渣瑜、吕蒙、蒋钦、孙皎中雀悄等人,就连曹操征吴也不能幸免,赤壁之战击败曹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疫病流行。

因此,在东吴能坚持到96岁,成为第三长寿的吕岱,比其他两人更不容易。

除了寿命长,吕岱也不是简单人物,他在建安五年(200年)投到孙权麾下,逐渐成长为东吴重臣。

数数吕岱的功绩:

与蒋钦一起率兵平定会稽等五县叛乱;跟随孙权出征长沙,平定三郡;镇守长沙,讨平响应关羽的吴砀、袁龙。

220年,吕岱任交州刺史,在任上他镇压了欲叛吴自立的士燮之子士徽,又多次击败岁洞进犯的贼寇,升为安南将军、假节,封爵都乡侯。

吕岱还有超前的外交观念,多次派人出使南洋“南宣国化”,使扶南、林邑、堂明等国纷纷遣使至吴朝贡。

陆逊去世后,吕岱与朱然分别督领其部众,升大将军。孙亮即位后,吕岱又官至大司马。

吕岱一生清正廉洁,功勋赫赫,人品与能力得到交口称赞。

正史上吕岱是吴国重要人物,《三国演义》里对他没什么描写,但在108回里,孙权临终前召人交代后事,在场有两位大臣,吕岱正是其中之一。

吕岱去世后,葬于今天的如皋市林梓镇,也就是三国时的海陵地区,这是归葬故地。

直到今天,当地还有司马港、司马港河、司马港桥等地名,都是为了纪念吕岱而来。

吕岱一生清正,去世后墓葬也非常简朴,《三国志》记载,吕岱“遗令殡以素棺,疏巾布构,葬送之制,务从约俭”。

此后历代史料中,都能找到吕岱墓的记载,都记为在如皋县东南六十里。

清朝的县志和当地其他史志记载得更清楚,字数较多,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吕岱墓在历史上曾被多次被盗,也曾多次修整,如明朝的富商沈万四、清末的林梓名士等都进行过维修。

在民国年间,此墓有封土高六米,底围二十多米,尚存碑文。建国后,封土堆有三米多高,地面建筑已不存,地下墓室还在。

1979年,由于吕岱墓正位于规划中的人工河林刘河的河道上,该河将穿过墓地,所以吕岱墓被挖除,在原墓旧地东南几十米另立了一处。

根据当时施工人员的回忆,吕岱墓的规格与三国时期吴国墓葬基本相同。

墓室呈长方形,四面是砖墙,东西宽度在1.9米左右,南墙似乎有门,南北距离约2.3米,顶部是两层砖所砌的拱顶。这些大致与同时期东吴贵族墓葬相同,如与吕岱同为大将军、大司马的朱然墓,规模也不大。

比较特别的是墓室内只有锈蚀的铁链和已腐朽的棺木,这也和记载相同——“只用圆木铁索悬棺”,这样的设计应该是为了防止地下水渗入腐蚀棺木。

此外,吕岱墓别无长物,棺木甚至不用油漆,葬品极为简朴,印证了吕岱薄葬的遗愿。

另外,根据何松山先生的著作,吕岱墓其实在1952年就已被发掘,当时碑文尚存,棺梓虽已腐朽,还悬在空中,他在自己的《碑石探幽》中提到:

民工挑扩通扬运河,曾挖掘一悬棺墓,棺木虽腐朽,仍悬于冢中。发现此碑,方知是古人吕岱。

何松山还提到:

1952年在江苏如皋林梓高阳荡出土的三国名将吕岱衣冠墓中,有一块悬挂于棺棂之上的鼎钟,钟正面是一朵盛开的玫瑰,背面是吕岱的墓志...遗憾的是,因当时保管者贪图小利,竟作为废钢化解。

(当时认为这只是吕岱的衣冠墓,经过后来考证,现在主流看法这就是吕岱埋骨的墓地。)

在1979年开挖吕岱墓时,当时虽然保护意识不强,但还是留下了一些文物——拆除下来的古砖。

吕岱墓的古砖有185块被保存下来,留在了林梓。这些1700多年前的砖共有三种形制,大小重量不一,不少上面还刻有“中”或者“甲”的字样。

这些古砖,如今也是珍贵的文物,它们的来历还有待考证,也为将来复建吕岱墓提供了重要依据。

今天,如皋市区有一条大司马路,亦是如皋人民为纪念这位吴国重臣、长寿武将而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