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百科

云飞百科

资产阶级革命家吴禄贞生平简介 吴禄忠简介

历史常识 0

一、吴禄贞的人物生平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满兴趣,性格豪爽,少有大志,8岁时,曾写下对联:“一拳打倒亚细亚,两脚踢翻欧罗巴” 。

1895年父吴利彬去世,其被迫到湖北织布局当童工。后因为女工抱不平,痛打工头而离开。1896年怀着为国雪耻的志愿,入湖北新军工程营当兵,后又考入湖北武备学堂。与孙武、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成为挚友。他的《投笔从戎争先赴》令张之洞十分赞赏有加,被大量油印,在新军军营和武备学堂内广为散发。

1898年,被张之洞推荐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骑兵科深造,成为我国留日第一期士官生。在校结识了张绍曾、蓝天蔚,三人学习成绩突出,志趣不凡,后来被人们称为“士官三杰”。他看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战败中国之后飞速发旅仔展,大为震惊,痛感非改革政治、倾覆清室,不能转弱为强。决心以革命排满为己任,走上革命道路。留日期间,吴禄贞除了刻苦学习军事知识,对于西方民主思想也多有参研,并发起组织了留日学生的第一个爱国团体“励志会”。后吴禄贞在横滨拜访了孙中山,被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所吸引,加入兴中会。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孙中山决定在珠江、长江流域乘势起义,派吴禄贞、傅慈祥秘密回国,与唐才常共同谋划。吴禄贞和秦力山指挥的自立军前军为庚子年长江流域大举中唯一发难者。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吴禄贞重返日本。

1901年冬,吴禄贞从士官学校毕业,回到武昌后,被张之洞扣押。在审讯时,张之洞反被吴禄贞说服,委他以重任,任武昌武普通学堂教习、会办,一时轰动武汉。吴禄贞利用职务之便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广泛肢镇芦撒播革命火种,秘密翻印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刊,散发到学堂、军队。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秘密组织“花园山聚会”,倡导“秀才当兵”,使得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从军,大大加强了军队本身的文化程度。

1903年,吴禄贞应黄兴邀请,同李书城、耿觐光等人前往长沙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湖南发起组织华兴会,积极协助黄兴制订在长沙起义的计划,筹划湖南独立。恰逢此时,清廷在北京设立练兵处编练新军,急需用人,吴禄贞被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好友良弼举荐获准。黄兴劝他“投身中央,伺隙而动”,吴遂北上就职。1904年5月奉调入京,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在京期间,仍与湖北志士暗中联系。刘静庵被捕后,他曾竭力援救。

1906年赴新疆伊犁考察新军。因忤陕甘总督升允,被撤去监督差使,被扣留于兰州。

1907年7月,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吴禄贞随行任历带军事参议。此时,日本制造舆论,妄图以吞并中国“间岛”地区。吴禄贞提出“筹边之道,贵在知边”,为徐世昌所接纳,被派往延吉调查边务,任延吉边务帮办。8月,吴禄贞得到日人已在间岛附近集结的消息,立即召开会议,与当地民团首领韩登举取得联系。经过妥善布置,吴禄贞向日人头目斋藤季治致信,要求交涉。交涉当日,韩登举率队伍远远布阵,斋藤以为中方早有准备,心中忐忑,不得不引手下撤出中国边境,叹曰:“中国尚有人在,如吴禄贞者,不可欺也。”之后,吴禄贞在徐世昌支持下主持编写了《延吉边务报告书》,并绘有《延吉边务图》。后来中方以此为谈判的重要依据,终于让日军彻底退出了间岛地区。

1908年11月,吴禄贞回京不久,日人又开始制造纠纷,清廷再次调吴禄贞前往延吉。1909年5月升延吉边务督办,并任陆军协都统。1909年9月4日,《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在京签订,坚持了中韩以图们江为界河的历史事实,吴禄贞因间岛功绩,被誉为“间岛英雄”!

光绪、慈禧相继亡故后,摄政王载沣企图削弱袁世凯军权,故于1910年调吴禄贞入京,孙中山、黄兴对此相当重视,李书城也建议吴禄贞争取外放,以便更好进行革命工作。吴禄贞用同盟会提供的巨款活动奕劻成功,谋得驻扎保定的新军第六镇统制之职。新军第六镇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原统制为段祺瑞,军中大小官员皆是袁世凯亲信,对于吴禄贞的上任充满了敌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陆军大臣荫昌调第六镇李纯所部南下,吴禄贞请求随军南下却被清廷拒绝。这时,屯兵滦州的张绍曾举行兵谏,要求双方停战、清政府实行立宪。清政府派吴禄贞前往平息,吴禄贞到了滦州后却鼓动张绍曾起义,策应武昌起义,颠覆清王朝,张绍曾犹豫不决。

武昌起义后,赴滦州约张绍曾等举兵反清,又赴石家庄与山西革命党联系,拟联合北方新军直捣北京。后由奸细告密未成。他断然截留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并电奏清廷,要求停止进攻汉口。清廷怀疑其为革命党,但又不敢贸然将其撤换,特授予署理山西巡抚以笼络。

随即山西也爆发了革命,阎锡山被推为山西革命军都督,清廷调吴禄贞率第六镇前往镇压。吴禄贞却在娘子关与阎锡山会谈,组建“燕晋联军”,商定于11月7日共讨北京。11月2日,吴禄贞向清廷谎称山西民军已接受招安,并以“消弭战争”为由在石家庄扣留了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吴禄贞的举动令清廷产生了怀疑。袁世凯指使其死党周符麟用二万元收买了吴部下马步周和其他几个军官。11月7日凌晨,马步周率几名打手闯进吴的住所将其枪杀,然后又割下吴禄贞的首级,以便向主子请功。吴禄贞就这样被袁世凯秘密买凶杀死,年仅31岁。

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特颁第一号抚恤令,谥吴禄贞为大将军,于1912年3月14日在上海张园召开吴禄贞追悼会,亲笔写下悼词“盖世之杰”以缅怀这位壮志未酬的青年才俊。孙中山在祭文中写道:“代有伟人,振我汉声。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

二、吴禄贞:一个几乎改变辛亥革命走向的人,孙中山赞其“盖世之杰”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随后革命之火席卷整个南方,各省先后爆发起义、宣布独立,南方的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当时北方的革命党人其实也在积极策划、酝酿,甚至一度几乎改变了当时的 历史 走向。

当时,在清廷严密控制的北方,革命党人也在积极活动、筹划革命举慧伏绝措,以达到策应南方革命、推翻清廷的目的。对于当时的情况,大家比较了解的是阎锡山等人在山西的举义。其实当时在北方还有更高级别的人物(镇一级的统制)、更大规模的举义,在酝酿、实施。

在辛亥革命爆发前,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就计划借滦州秋操(实弹演习)的机会发动兵变,借势起义。但是由于辛亥革命的突然爆发,计划被迫搁浅。

随后屯兵滦州的张绍曾联合蓝天尉,举行兵谏要求双方停战、要求清政府实行立宪。这无疑是在摇摇欲坠的清廷身上,又狠狠地戳了一刀。清廷一方面以积极筹备立宪作为回应,这样做一是形势所迫,一方面是立宪派借机上位推动立宪;另一方面清廷派吴禄贞前往滦州弹压张绍曾他们,企图达到借机剥夺吴的兵权并让他们自己内耗的目的。

吴禄贞到达滦州后立即联络张、蓝二人准备举义并三路会攻北京。恰好山西的阎厅樱锡山等人发动了起义,清廷又任命吴为山西巡抚前去弹压。

吴禄贞到达石家庄之后,马上只身前往娘子关密会阎锡山。随后二人协商组成燕晋联军,并立即开赴(晋军)石家庄汇合第六镇的部队准备向北京进军。

北方义军三箭齐发,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倘若成功清廷下野是必然的,而辛亥革命也将以另一种结果而成功。再往后也就没有袁世凯什么事情了,而其后爆发军阀混战的可能性也将大大降低。

吴禄贞(1880年3月6日-1911年11月7日),字绶卿,汉族,湖北省云梦县人。1896年怀着为国雪耻的志愿,毅然投军。与孙武(武昌首义的英雄)、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成为挚友。

由于表现优异得到张之洞的赏识,于1898年,被推荐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在校结识了张绍曾、蓝天蔚,三人学习成绩突出,志趣不凡,被称为"士官三杰"。另外,他的突出表现也得到了当时在校的满清皇族良弼的赏识,为他日后能够迅速在军中得到高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他先是发起组织励志会,后来在横滨拜访了孙中山,被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所吸引,于是毅然加入了兴中会。

他体格瘦小,谈吐了得,为事专断,不喜为人下,花钱如流水,纳娼为妾遂破费良多。其事迹被后人编为戏曲,与云南的蔡锷齐名,时称北吴南蔡。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孙中山决定在珠江、长江流域乘势起义,派吴禄贞、傅慈祥秘密回国,与唐才常共同谋划。吴禄贞和秦力山指挥的自立军前军为庚子年长江流域大举中唯一发难者。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吴禄贞重返日本。

1901年冬,吴禄贞从士官学校毕业,回到武昌后,被张之洞扣押。在审讯时,张之洞反被吴禄贞说服,委他以重任,任武昌武普通学堂教习、会办。于是吴禄贞利用职务之便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广泛撒播革命火种,

1903年,吴禄贞应黄兴邀请,同李书城、耿觐光等人前往长沙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湖南发起组织华兴会,积极协助黄兴制订在长沙起义的计划,筹划湖南独前姿立。

后来清廷在北京设立练兵处编练新军,吴禄贞被好友良弼举荐获准。黄兴劝他"投身中央,伺隙而动",吴于是北上就职。1904年5月奉调入京,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

其实他的被重用有两层意思,一是当时袁世凯在小站编练新军后陈果显著,北方新军的战斗力陡升。但也带来了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袁世凯已经变得尾大不掉难以驾驭。所以招他进入军事领域,有削弱袁的本意,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步棋。另外吴的确是个人才,而良弼也非等闲之辈,所以英雄识英雄,以后的发展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再后来吴禄贞辗转军中多处任要职,最后一方面在良弼的大力提携下,另一方面在同盟会鼎力支持下(花了巨资)吴得以出任第六镇统制。新军第六镇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原统制为段祺瑞,军中大小官员皆是袁世凯亲信,对于吴禄贞的上任充满了敌视,这也为日后吴的牺牲埋下了伏笔。

吴禄贞到任后对现实情况是看得比较清楚的,所以他也相对地采取了一系列对应的步骤。比如说整天花前月下、表面上不问军中事以此来麻痹对方。但在他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就会采取断然措施大胆地对第六镇实施“手术”,以达到逐步真正掌控实权的目的。撵走原来的参谋长(好像兼任协统)换成同盟会的人,就是他的一次重要举措。

不过以他一个人力量对抗袁世凯一个体系的重压,的确是难之又难。以袁世凯当时的能力、手腕以及实力,可以说是对于北方是尽在掌控,可以想见当时吴禄贞的处境是多么凶险。

在带着阎锡山的部队到达石家庄后,军中就传出了吴禄贞的亲信警卫营长马步周要对其不利的消息。但吴付之一笑,并且还拒绝了阎锡山派兵保护他的提议。个人认为之所以这样可能和他麻痹大意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吴禄贞心里应该对很多现实的情况看 得 很透彻(尤其是对于第六镇的实际掌控情况),明白自己是在做一件不可为的事情,所以他才会淡然处之尽力不激起突变,以期待兵变木已成舟好把第六镇完全拖下水;另一方面马步周以前的戏应该演得很到位,严重蒙蔽了吴禄贞。在这里就可以看出袁世凯的水平的确很高,很早就埋伏下了一个很重要的棋子。

个人认为袁世凯或者是其手下,主导了刺杀吴禄贞的可能性最大。而良弼主使的说法只有可能性,而可行性基本没有,因为他不具备这个条件。

当天深夜马步周带领其同伙闯入吴禄贞的办公室,残忍地杀害了吴禄贞和他的两名同志。阎锡山的部队闻讯后,只有匆忙撤回山西(他的部队只有两三千人)。而其它两路部队也面临着相似的情况,最后都因为对于部队的掌控力不足,而被分别瓦解,三路进军的计划遂告失败。

吴禄贞牺牲后的次年,在山西和上海都举行了高规格的追悼会,当时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还特颁第一号抚恤令,谥为大将军,称其为“盖世之杰”。而他曾经主政过的延边地区,老百姓还自发地为他披麻戴孝场面异常感人。

吴禄贞、蓝天尉、张绍曾等人的革命行动虽然失败了,但对于清廷的打击,以及对袁世凯的撼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对于清廷最后的退位作用是相当大的。另外他们曾经以各种借口扣押了大量发往武昌前线的军用物资,为南方的革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还有阎锡山的部队在返回山西的半路又折回石家庄,最终得以将当时扣押在车站的军火、物资等等悉数运往山西,对山西的革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据说光银两一项,就达到了几十万两。